第48章 香甜软糯-《片段人生:开局四合院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商榷微微一笑,并不接话,而是等郡尉接着往下说。

    这两位大人红薯也吃了,味道也尝了,该问的也问了,即没有开口讨方子,也没有直言要占了这红薯去。

    这模棱两可的态度,让商榷心里有些打鼓。

    难道还真想一锅端了不成。

    商榷看向李信,用眼神询问他这是什么意思。

    李信摇头表示他也不知道,这二人到底想干什么?

    府台大人那边见许郡尉开口,就安坐于位等着他顺势往下继续说。

    结果,许郡尉却冒出这么一句后又没了下文。

    众人皆不言语,这场面一时还有些尴尬。

    府台大人只好自己接上话头,开口说道:“数日前,北疆来报,沿城县城墙修缮已然完工,期间虽有阻碍,但总算有惊无险。”

    “匠人等已在归途,算时日,再有十余日即返回俞城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不只沿城,北疆延境四座城池具已修缮,有军哨探明,那些北蛮散勇已经再次退回草原深处,想必今冬应是无战,商生功不可没。”

    李信尚未收到消息,商榷自然也不知道。

    想来是走的其他渠道传递的消息。

    “众志成城,榷不敢独占其功。”

    府台大人感慨地叹了一句,“众志成城,说得好啊。”

    许郡尉也是心有戚戚,“虽有边缰众人日夜之功,但商生之功也不能抹杀。水泥只是其一,石大匠在边城制出红砖加快了修缮速度,据其所言此方亦是商生所授。”

    商榷心思急转,轻轻颔首,表示确是他所教授。

    水泥配红砖,修缮速度大增,难怪数月间竟能连修四城,其中定有边疆众人齐心协力的功劳。

    许郡尉自怀中取出支简片,递向商榷。

    商榷跪行几步,接过简片,见上面是两行蝇头小字,“沿城人望南遥拜,谢商公再生之恩。”

    落款刻的是沿城校尉周武洲和沿城县令方孟安。

    公,称谓中一般是敬称,同时公也通“功”,有功绩,功劳的意思。

    在《吕氏春秋·务本》一文中就有“俗主之佐,其欲名实也,与三王之佐同,而其名无不辱者,其实无不危者,无公故也。”

    意思是平庸君主的辅佐之臣,他们希望获得荣耀的名声和安稳的地位,这和三王的辅佐之臣是相同的,但名声没有不耻辱的,地位没有不危险的,这是因为没有功劳的缘故。他们都担心自身不显贵于本国,却不担心君主不显贵干天下,这是他们希望荣耀反而更加耻辱、希望安定反而更加危险的原因。

    一声“商公”把商榷列于众功者之首,这简片虽窄,但份量却不轻。

    商榷将简片郑重地收起,“沿城人重意,榷受之有愧。”

    李信近前看了一眼那简片上的字,不由心中砸舌,“商生何愧?若非有你制出水泥和红砖,只怕今秋必有战事,那北蛮又怎么安生生地退回草原。”

    商榷却没有居功之心,反而是担心地叹了口气,“只怕是障眼之计,北疆诸城还需小心提防才是。”

    许郡尉点点头,“商生所言甚是,本郡尉稍后定会去遣亲信送函于北疆诸城,将商生提警之言如实告之。”

    商榷总觉得这两位大人有话尚未宣之于口,但总是这样顾左右而言他。

    这般迟疑不像是单纯为了红薯而来,也不知这其中是不是另有缘故?

    商榷飞快地回忆了自己穿越后的所做所为,从假借身份到处理姜、冯二人,从结识公子桓再到救治姜令,从具名文书再到种植红薯……桩桩件件想了个遍也想不出是何处出了纰漏。

    而且这二人的表情也不像是来找事的,但像是来求人帮忙的。

    越想心中越觉得烦闷,只觉得古人实在无聊得很,有什么话就不能直言不讳吗?

    商榷不由开口,直接问道:“二位大人可是有什么难言之事?”

    是啊,有话你就说啊,这么闷着能解决问题?

    府台大人看向许郡尉。

    许郡尉迟疑了一阵,才说道:“闻商生善岐黄之术,甚至能去腐生新,不知此事确实否?”

    商榷看了一眼李信,见他摇了摇头表示不是自己泄漏出去的。

    这时左晋明悄悄凑近,小声提醒道:“黄大夫。”

    商榷这才想起,当日救下姜令后,黄大夫曾至家中阅览《医册》,后因急患上门不得已才离开。

    黄大夫离去时曾言过几日再来,却一去不回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