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三章 “二嫂”进京-《四合院:芯生年代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“联合实验室?”冯主任没想到,这个红星厂竟然想到了自己的前面去了。

    他还想的是找一家工厂,由学校这边派出人员,指导对方生产这种设备呢。没想到,对方竟然提出了这种模式,这是他没有想到的。

    “是的,主任。”

    “怎么联合?”

    赵烨思考了一下,就开始给冯主任说起了杨厂长的想法。

    “主任,慈教授,我们轧钢厂是这么考虑的。首先,咱们大学是有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的。我们这里,聚集着最丰富的人才。科研的力量更不是工厂能够比拟的。可是,我们面临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。那就是如何让我们的研究成果,更快更好的转化成生产的能力。

    而轧钢厂这类的工厂呢,他们的优势就是生产。他们有成熟的工人队伍,有生产设备和原材料。可是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的缺乏。那他们遇到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怎么办呢?除了四处找人请教外,大部分时候都是试错。这样一来,不但大大延长了技术提高的时间,更是加大了生产资料的浪费。

    还有一种情况是,我们派出人员,对工厂进行一些指导。但是,这样做也不是没有弊端的。且不说我们大学的教授时间宝贵,更是有时候,很多问题也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完全搞明白的,就是搞的明白,也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慈教授就插口说道:“确实是这样的,去年我去东北的一个工厂,在哪里呆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。其实主要是有些问题,实在不是我的研究领域,我也是花了大量的时间,才解决的。这要是在咱们学校这边,我不行,可以换其他方面的人嘛。”

    “就是这样的,慈教授。术业有专攻,谁也不可能是全能型的。所以,我觉得,这个联合实验室的想法就非常好。您看,我们和工厂,联合起来工作。有问题的时候,他们第一时间就能得到我们的技术支持。而在生产的过程中,我们还能帮他们发现问题,提前解决。甚至可以通过我们的总结,把很多的相似性问题综合整理出来,形成相关的技术规范,发放给全国类似的工厂。这不是一举数得嘛!”

    “对对对,而且啊,在第一线工作,有时候真的是很受启发,很多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到的问题,或是没有想过的方案,在第一线工作中,都能有效的想出来。我支持这个方案。只是……”慈教授来了一个只是。

    “只是什么?”冯主任听得正起劲儿,这慈教授一个转折却是停了下来。

    “只是,轧钢厂这个实验室,更多的是利于隔壁那边的学生,对我们学校的作用不是太大。”慈教授老实的回答道。

    “这不是问题,我们也是有机械系的嘛。”冯主任摆摆手说道,他反而觉得,这个方案挺好的,自己学校的机械方面弱于隔壁,但术业有专攻嘛,有这样一个联合实验室,也能更好地促进自己学校的学生的发展。

    赵烨跟系主任谈过以后,很快,几家单位就坐到了一起。讨论起了具体的细节。国家对于这事情同样非常的重视,大家都想看看,工厂和学校的结合,会生出多大的力量来。

    最高领导还为这件事做了专门的批示,要求三家单位和相关部门,尽快拿出一个建设方案来。

    有了这个批示,下面的工作飞一样的开始运转起来。

    没用多少时间,就在京城大学的东门外,水木大学的南侧,一个占地超过两百亩的超大号实验室,就开工建设了。

    赵烨这个名字,也第一次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,尽管他还是一个大一的学生。但同样顶着一个工程师的名头,进入了一线的工作。

    不过那是后话。

    今天的赵烨骑着自行车,连同宿舍的大哥老潘,二哥老邱一起去火车站接人。

    这哥俩借了一辆自行车,由老大骑着,驮着老二跟在赵烨的旁边。

    “烨子,还有多远啊!”老潘已经是第二次问了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