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九十章 宣召-《乱世皇太子》
第(2/3)页
古时候君臣之间礼仪,相对于还算平等一些。除了重大节日,一般臣子是无需行跪拜礼的。
那个时候上朝,臣子都是面对面与皇帝坐着。互相谈论政务,早朝也有凳子。
宋朝算得上是一个开明的王朝,可是在宋太祖赵匡胤身上,有件事却有了不一样的改变。
虽然大宋有不杀文臣的先例,与士大夫共治天下。可皇帝毕竟要维护皇权,当时宋朝重文轻武,就是怕武将有异心。毕竟,赵匡胤的天下,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。
自从赵匡胤坐上皇位之后就一直多疑,非常担心黄袍加身这一事重演,害怕别人来将他手中的权利分割。
乾德二年,当朝宰相范质日常坐在朝堂上议事,而且还有奏疏上呈。
宋太祖说:“我看不清你把奏本拿过来让我看看”。
范质便起身将奏本呈上。完事后他回到自己的位置时,却突然发现凳子已经被人撤走了。
能做到当朝宰相这样位高权重的位置,范质也是个老狐狸,他也立马明白了皇帝的心思,便只好站着议事。其余坐着的众位大臣看到了当朝宰相都站着了,便也起身站着议政,从此以后朝堂之上只有皇帝坐着,群臣只能站着。
到了元朝,大臣汇报工作基本就是跪着了。据史料记载,文天祥被抓到北京后,忽必烈要他行下跪之礼,文天祥拒不跪拜。理由很简单,即:南揖北跪!意思是汉人作揖,胡人下跪!朱元璋也曾说过:元,军民行礼,尚循胡俗,饮宴行酒,多以跪拜为礼!
到了明朝,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,相当于皇帝同时拥有了皇权加上相权。大权独揽的同时,也相当于皇帝有了两份工作,原本由宰相负责的工作落到了皇帝手里。
这样又出现了一个问题——皇帝忙不过来,明太祖朱元璋为此发明了内阁制度,让一些官阶很低的官员来组成内阁,负责原本应该由丞相处理的事务,而内阁官员又没有实权。
这样既削弱了相权,同时内阁又不会对皇权形成威胁,由于明朝设立了廷仗制度,官员如果惹皇帝生气,皇帝便用廷仗伺候,一顿毒打在所难免。一时间,君臣关系也相对比较紧张。
第(2/3)页